高忆配资
2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支塘镇蒋巷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德盛作为嘉宾亮相节目,用蒋巷村半个多世纪来的奋斗历程生动阐释:一言为重百金轻。
当晚,在蒋巷村的小礼堂内村民们和常德盛一起观看了这期节目。
谈起录制节目的感受,常德盛说:
“很自豪,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儿子能上这个节目,是党给予我的无上光荣。虽然节目组给我准备了提纲,但我几乎没有用,因为我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
“我这一辈子对蒋巷村的承诺算是超预期完成了。”
半个世纪以来,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常德盛,靠着诚信赢得了大家的信赖,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穷不生根,富不天生
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高忆配资
1966年,常德盛当选蒋巷大队大队长,眼前的蒋巷,土地高低不平、十年九涝,是当时全县最落后的穷困村,常德盛说:“穷不生根,富不天生,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
这是当年那个23岁的年轻共产党员在村民面前许下的诺言,从此一诺千金,拼尽全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常德盛践行诺言的第一步,是从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农田开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常德盛带领全村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着一副肩膀、两只竹筐,将1200亩的低洼地全部垫高了1米。在此基础上,沤肥养田,烂泥地才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村民们光吃饱饭还不行
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富起来
增产丰收让村民们终于脱离贫困,而要真正实现致富的承诺,则需要常德盛付出更多。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常德盛瞄准市场空白,带领全村人投身工业生产,迅速建起两条彩钢复合板生产线。
为了给产品找出路,常德盛在家当书记,出门就是推销员。1992年的一天,常德盛乘坐的载货面包车发生车祸,左眼被撞瘪,缝了28针,如今视力仅0.2。
一只损伤的眼睛,数不清的昼夜兼程,常德盛让这个在农村创办的小工厂逐渐成为了华东地区知名的钢结构企业,随之而来的,就是蒋巷村的腾飞。
如今,蒋巷村的社会总产值超过了1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978年的206元上升到了超过5.25万元。
五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村民们笑称,老常还是那个老常,蒋巷村却变了大模样。
在交谈中,主持人康辉问到:回头看过去这五十几年,最让您自豪的是不是就是当年我做的这个承诺我一步一步实现了?我立的这个誓实现了?
常德盛说:
“实事求是讲,我们的承诺,只有超过原来的承诺。因为我是这样子,顺风的时候拼命干,碰到逆风的时候就要拼死干。五十来年,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一步一个脚印让农民看到我们的承诺逐步变为现实,提高农民再下一步的积极性。”
别人总是问我这么做是为什么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更是农民的儿子
今年1月10日,常德盛正式卸任村党委书记一职,同时被聘为村党委第一书记。如今的常德盛,大部分时间只需要负责村里的接待工作,但是“闲不住”的他依旧每天奔波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他的心里,永远揣着村里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户。
一句话管一辈子,常德盛凭着一位中国农民最质朴的诚信情怀高忆配资,凭着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用一辈子的精神去践行、去实现他当初立下的誓言,为常书记点赞!
深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